发布日期:2025-10-11 20:08 点击次数:145
历史风云录:唐末乱世与黄巢起义的烽烟
我是棠棣,一位痴迷于历史研究的学者。诚邀各位同好与我一同穿越时空,探讨古今兴衰之道。古人云:君子处世,当以治学交友为要。今天,让我们聚焦晚唐那个风雨飘摇的时代。
一、唐僖宗时期的民生凋敝
唐僖宗登基后,天灾人祸接踵而至,百姓生活雪上加霜。据官方赦文记载:近年流民四散,赋税却不断加重。自朝廷用兵以来,每贯钱额外加征四五十文,如此盘剥已持续数年...这种名为纽的附加税,税率高达4?%。更可悲的是,战区及军队途经之地的官吏,还以军需为名进行二次盘剥。
按唐制,夏税六月、秋税十一月缴纳本为定制。但地方官员为填补财政亏空,往往提前催征。乾符二年七月,关东地区蝗灾肆虐,飞蝗过处寸草不生。可笑的是,京兆尹杨知至竟奏称:蝗虫飞入京畿却不食庄稼,皆抱荆棘而死。这般荒唐之言,却被宰相们当作祥瑞上奏。统治者的昏聩,为农民起义埋下了火种。
二、盐政之弊与民间疾苦
展开剩余57%中唐以降,官盐价格节节攀升。至穆宗朝,无论海盐、池盐,每斗售价高达三百文。百姓贫困潦倒,很多人家被迫经旬累月淡食,健康每况愈下。韩愈曾痛陈:贫苦百姓食盐极少,甚至长期淡食。官府的垄断催生了猖獗的私盐贸易,私盐贩子逐渐组织化、武装化。武宗时期的诏书透露:江淮私盐贩结党持械,已成大患。到懿宗朝,官府对私盐活动已无力遏制。
三、从私盐贩到起义领袖
在这个背景下,王仙芝、黄巢等私盐贩首领转型为起义领袖绝非偶然。他们既深谙民间疾苦,又具备军事组织能力。关于起义时间,《资治通鉴》记乾符元年,《旧唐书》则载乾符二年五月。目前学界更倾向后者,因该年正月王仙芝发布檄文,自封天补平均大将军,痛斥官吏贪腐、赋税沉重。朝廷虽有意遮掩,但起义烽火已呈燎原之势。
四、起义风暴席卷中原
面对义军攻势,平卢节度使宋威请命出征。僖宗授其诸道招讨使,调禁军三千助战。诏书透露:王仙芝部半年间转战十五州,聚众七千。可见起义规模之盛。为保东都洛阳,朝廷急调昭义、义成等军布防,命山南东道节度使李福守汝邓,邠宁、凤翔节度使协防潼关。同时敕令南方诸道训练乡勇,一场改变唐王朝命运的大起义就此全面爆发。
(全文完)
若您对历史话题感兴趣,欢迎关注交流。也可在评论区留言,我将及时与您探讨。让我们在历史的回响中,寻找智慧的启迪。
发布于:天津市Powered by 11选5任四包赚不赔40注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